Pages

Friday, June 14, 2013

[吳念真 vs 戴勝益] 畢業演說兩樣情,誰的話讓你受用無窮?

前幾天看電視新聞報導王品集團老闆戴勝益在畢業演說提到「月薪低於5萬元不要儲蓄,第一個月薪只有3萬的話,打電話回家跟爸媽要2萬。」,此話一出引起軒然大波,社會言論開始騷動,批判聲浪不斷。隔天眼見事態嚴重,他補充說明靠家裡支助這種作法只有三年期限,之後賺不到五萬是自己能力不夠,該當負責。 Note: 從6分35秒看起

新聞媒體照樣抓緊話題熱潮,碰到企業名人大老,訪問請問他們對五萬說的看法,台積電張忠謀同意他說法,要年輕人多投資自己,「也許是有教育性的旅遊、或是進修」、「也有很多人是進行財務的投資」;同樣也在最近畢業典禮上台演講的吳念真則表示,建立人脈也不是一定要花錢,幫助別人或是打個招呼都可以拓展人際關係;畢業後花錢投資其他學習,拓展視野,會勝過建立人脈。

如果學校教育有教好辯思這門課的話,對於戴勝益這番言論定有不同見解與省思,用五萬元花錢建立人脈的道理在哪? 讓我們先瞭解戴勝益的創業史,他不是一開始就踏進餐飲業,高中畢業當了重考小子,考上台大中文系,畢業後準備繼承家業三勝製帽之際,家族爭產內訌鬩牆,他只好自己出來創業,還不跟父母伸手要錢。創業這條路走得分外艱辛,做過樂園、博物館、賣過肉粽、牛排、蒙古全羊餐廳,但接二連三失敗,讓他承受極大負債壓力。直到經營王品牛排,才將債務逐一還清。

至今他感謝當年借他錢重新站出來的力量,「大學時儘管生活『放蕩』,但後來發現,似乎無形中做對三件事:對朋友有情有義、幾乎不拒絕朋友、盡量幫助有需要的朋友,因此日後投資事業,朋友都願意無條件把錢借給我。」

後來創立王品集團,戴勝益鼓勵公司同仁爬百嶽、遊百國、吃百家餐廳,多參加藝文活動,開闊眼界,自我提升。

比照「五萬元買人脈」之說給予人吃喝玩樂、酒肉交際的錯覺,相信大家也不是照單全收,只是台下一雙雙年輕眼睛,還沒見到社會險惡,職場競爭,每個人從小到大,父母給足充分無虞的環境,對於企業名人嘴巴說出來的「良心建議」,能否咀嚼在三,以正反兩面,來分析解構說法成立的真實與可能性?

吳念真在台北科技大學演將的主題「理解與溝通,感動與分享」,鼓勵年輕人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自己的特色,談到創意基於文化,也就是生活的累積,要談創意,必須深刻體會文化是什麼,最後他以告訴兒子一番話,誠實面對自己,為自己人生負責,鼓勵在場畢業生日後要有的心態。

一個是經營企業有聲有色,還是八年級心中成功典範第一名的老闆級人物,一個是為藝文活動付出心血,永遠念真情的導演、劇作家,講出來的話各有不同角度與想法。身為老闆希望員工就是有耐心、有毅力,最好還懂得舉一反三,從戴勝益的演說,處處可見他心目中理想的員工條件,當然也引來他挑起五萬元內不儲蓄的觀感紛爭,四五年級生爸媽或老一輩的人聽到,早已訓斥為妖孽說,怎能要二十三、四歲小大人,揮霍人生,醉心交際應酬,忽略生活努力的真諦。我剛聽到這樣說法,也是一頭霧水,沈澱幾天,想想媒體不就是斷章取義的「最佳示範」,怎能一面倒就認為戴勝益建言根本興風作浪的錯誤引導?

每個人出身環境、個性都不同,有的人環境優渥,可以出國留學,畢業回來是接家業當富二代;也有人準備要償還學生貸款,留在台北這物價高漲的城市繼續打拼,即使薪水起薪只有 22 K,付房租跟水電費,交通費、生活費及購買民生必需品,可能還要付一千多元的手機 3G 上網費,的確能存的錢不多,但也是有人還能匯幾千塊回去給家裡。

我想起朋友已經 30 多歲,領三萬多錢,從南部到台北生活已過十幾年,仍還在付房租、生活娛樂也不少,交際應酬出手闊倬,但近幾年公司不景氣,薪水不調,職務沒升,股票沒有,做事照樣還是多又煩。我聽他叨念埋怨好幾回,家裡雖不用他寄錢回家,可是他手邊也沒有多少存款,簡直跟月光族有得比,他心裡一直想換工作,卻無法踏出那一步,原因在哪? 

我又得再拉回戴勝益人脈說,我想他很幸運才交到換帖的好朋友,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懂得看人識人,交得到對的朋友。吳念真建議大學畢業不要只會上下班,回到家當宅男宅女,泡在網路世界,這說法沒錯,如果家庭教育本來就開明,從小就知道培養興趣嗜好,交友前提也不是功利主義,在家靠父母,出了社會自然找朋友相助,倒也不為過。人脈要靠錢堆出來,也絕非去幾趟餐廳,有說有笑,吃吃喝喝,就能搭上友誼的橋樑。如吳念真所說,進修學習、做公益服務,都能接觸得到人群,反而能交到不是花錢建立的朋友關係。

家庭、學校沒有教的事,也非光靠十五分鐘一席話,可以簡單扭轉人生的方向,許多未來的模樣已在四年之中可見端倪。大學生要是只會蹺課打電動,打工不認真讀書,出來社會要靠的真才實料,想必經不起考驗。更無奈是就算認真讀書,不混社團,不多出去見見世面,應徵面試仍然不及口若懸河的外向型同學。

我們也不是個個都有富爸爸,像戴勝益送一雙兒女到紐約留學,他還囑咐叮嚀他們在「安全保障」與「固定預算費用」下,極力擴大見聞與視野,千萬不要儲蓄 (註: 留學須知第七條)。還有要他們開始練習理財,培養「讓每分錢發揮最大效益的本事」。他的兒女可以儘量享用家裡給的生活費,雖不至於要拿多少就多少,至少生活無虞,不用煩心貸款、房租、進修補習費,求學之路勢必比小康家庭好得太多。在那樣的基礎下,五萬元之說當然成立。

很多人排斥五萬元說法,覺得戴勝益危言聳聽,說話不說清楚,給一個震撼的方法論,鼓舞花錢有方,只要三年。四年就算荒廢虛度已矣,再往後的三年,能否在職場懂得應對進退,不以 22K 為苦,大方跟父母要錢,跟朋友喝一杯百元的星巴克咖啡,搭小黃計程車,吃兩三百元的套餐,參加公司迎新送舊,送送禮,請請客,不足為過,但這些前提都在花錢買面子,還是經營真心相待的好朋友,其中人際關係的眉眉角角,無法在短時間演說告訴你學校沒教你的人脈學。

我們在不同環境、條件跟人生階段要經營的人脈,不盡相同,學校畢業後在同領域的同學、朋友分享公司、產業資訊,幸運在專業有所研習機會,彼此切磋鼓勵,出去吃飯聊天,有一定要花的費用,也許甚至有人要存錢出國留學,或旅行探險,勢必要關心自己的理財規劃,而非縱容自己做無謂的花費,包括無意義的吃喝玩樂。應瞭解自己的屬性,結交友直有諒有多聞的朋友、前輩,鼓勵自己下班後的學習生活過得更精彩,有別四年被動式學習慣性,多做些自己不做,以後恐會後悔的事,去環島、壯遊,轉個彎去學習新的事物,踏入另一個職場,做自己喜歡的事,而非迎合父母與社會期待的乖小孩。

我到現在都很慶幸在找第一份正式工作之前,把所有打工的錢完全花在出國遊學上,跨出夢想的一大步。每當心中遇到挫折,只要回想旅行的經歷,一個女孩勇敢闖蕩異鄉,即使害怕,也是勇敢面對,怎會長大反而畏畏縮縮,不敢往前踏出一步呢? 

我倒蠻建議即將步入社會,或已在職場打滾卻徬徨的人,多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捫心自問想要做什麼,勾勒怎樣的生活願景,多學些幫助工作發展的進修也不錯,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在先瞭解生命的真諦,人脈不是拿來利用,而是懂得真心交友,讓情誼長長久久,互相砥礪關心。我們既非創業的老闆,非得軋頭寸趕三點半,需要到處向朋友借錢才能活得下去。而是在一般尋常生活中,認清自己的能耐,不做投機取巧的事,賺錢取之有道,生活快樂慢活,在現實與夢想取捨之間,以成熟負責任的心,勇於做出決定,才不會到最後把失意的人生推諉生活條件不夠好,都是別人造成的錯,這樣就算有人脈也會眾叛親離。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