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差點患了資訊恐慌症,每天打開RSS reader,光未閱讀統計數3000、4000篇,就讓我頭疼不已,更好笑的是我用的這個閱讀器FeedDameon,有一個叫《Hit the Panic Button》的功能按鈕,只要你按下去,前48小時出現的文章馬上變成已閱讀。這動作完全是個安慰藥,只不過『暫時』讓你沒看到排山倒海而來的資訊狂潮而已。
每天光看這些新聞、新知都這麼多了,想想看還有社群網站,臉書動輒200、300則最新動態,噗浪也是幾百則,加上剛加入Google+,我的網路世界充滿許多驚奇,也充滿讓人癱瘓的黑洞,面對它你只有大嘆不如歸零。
這時候要是大喊:「請賜給我神奇的力量,讓我看遍所有的文章。」旁邊一定有個紅通通小惡魔,甩著尾巴,露出詭異的笑容,「你要不要賣你的靈魂來交換。」
你也可以選擇擺脫資訊的糾纏,「關掉它...關掉它...」,可惜這種消極作為讓人唾棄,你只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哪有自廢武功不進則退呢。
理性一點,生活並沒又那麼完美,你不用著follow每個科技教主,探訪每篇藝文消息,懂得生活的人,其實只需要一點小技巧。
『神之手 - 媒體過濾』你的新聞、網誌訂閱,還有你的社群生活
昨天看著我的RSS reader發呆,想從哪裡看起好呢,腦海閃過一個念頭,要是有人幫我『自動整理』我需要看的重點該有多好。我其實早已習慣在幾百、幾千則訊息選擇性看我想看的,快速瀏覽標題,看到有興趣的文章,另開瀏覽器,並加入在Diigo書籤,甚至將內容擷取到我的Evernote。可是再怎樣整理,資料還是分散各處沒有交集。此時我想起之前在數位時代讀過一篇報導,關於每天只送五篇文章到你信箱的媒體整合服務,名字我一時想不起來,東找西找之後,印象中這個詞好像跟《Summary》有關,還好我腦筋還沒變醬糊,依此線索去找,加上記得詞尾有《-ify》,總算湊了幾次拼法找到《Summify》。
每一個Startup的背後都有一個成立的靈感起源,兩個Google和Microsoft的實習生羅馬尼亞籍Mircea Paşoi and Cristian Strat於2010年共同成立《Summify》,提供你在Facebook、Twitter、Google Reader朋友圈5-10篇推薦文章,讓你透過你所信任的來源取得『重要資訊』。正如Co-founder Mirea在專訪時講的,這是讓你可以「找到真正好的故事」的地方。
The project started from a personal need – we're very busy so it's hard to keep up with all this information being shared on social networks,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want to be on top of the news. We also figured there's only a handful of stories that you really need to know to stay informed through out the day, so we focused on finding those really good stories.
5-10篇怎樣篩選出來? Summify的技術也不是多新穎、多先進,只不過把20年前就已經有的「協同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概念,加上近年來更臻成熟的資訊過濾技術與演算法邏輯,拿來發揚光大,把你的社群裡Retweet、按讚次數與收藏、分享的喜好,交織成一張興趣圖譜,試圖在人氣與多樣性找到平衡點,帶給你真正感興趣的資訊。
Summify開出一帖『濃縮雞湯』的菜單,你覺得美味可口嗎? 在我試用第二天,在信箱看到所謂「精選」五篇文章,我遲疑了一會兒,不可置否。它成了一頁式『讀者文摘』,那是你在臉書、推特和Google Reader所交集出的人氣文章,我確定我一定會漏看了朋友重要訊息,這是毫無疑問的。至於Summify幫你解決了資訊焦慮症,答案是否定。這可不是五篇不夠,10篇不夠的問題,而是當你的社群生活被機器推播的消息綁住,你還能看見這以外的世界?
Summify走這一條社交過濾的路,將來可能碰到的阻礙是資訊量化的定義與相關性的擴展,面臨個人化與客製化的挑戰,如Flipboard出版獨一無二資訊雜誌、Taptu讓你DJ你要的新聞,XYDO成為你專屬的新聞網站,就在這一堆Web curation (到現在還沒找到合適的翻譯,姑且翻成「網站策展」)工具中,衍生出手機版或平板電腦版可以帶著看的閱讀環境,資訊流以聚合(Aggregation)、淬取(Destillation)、昇華(Elevation)、Mashup(混搭)、編史(Chronology)各種不同的風貌,減少你被煩冗且無關緊要的資訊干擾機會。2010年出現這一波內容過濾的新創事業潮,My6Sense、LazyWeb、Techmeme、Feedly、Regator等都在找尋合你胃口的資訊流,單走Twitter資訊匯流者眾,走Facebook與Twitter匯流也不少,卻始終沒有哪一支軟體業者可以一手遮天獨領風騷。
要抓住觀眾的口味,實在不怎容易,走重鹹的可能要弄得更五花八門、花枝招展,走質感的就偏重資訊多元價值,讓已經在社群生活已過得負荷沈重的讀者,可以找到濾網,過濾掉雜質,去蕪除菁看見重點新聞,已成為兵家必爭的媒體大戰。
依我這兩天收到Summify所精選的5帖,都是我平常在臉書很容易瞄過標題卻不會點進去細看的『文章』,挑選基準在哪? 我再怎麼想也不會懂,也不用懂。做為書摘來說,Summify立意還不錯,也能將你的精選再傳到臉書給其他朋友分享(這當然也是幫它多多宣傳之用),可是就拯救你脫離社群魔掌這件事,我並無法認同Summify是救星,頂多只是穿著紅色S緊身衣超人,看起來很強,事實上外強中乾。
簡易的平台,讓大家可以交換分享,進而累積出群眾智慧資源,誰能做到,誰就是王道。毫無疑問社交過濾隱含的商機不可漠視,連世界第一品牌Walmart都要收購矽谷一家新創公司Kosmix,打算利用其開發的平台過濾社交網站的資訊,例如篩選出提及名人或組織的訊息,或以不同主題讓人們可以即時與重要資訊連結,進而充分掌握大眾的興趣和喜好,甚至臆測消費者的各種需求。說穿了,Kosmix懂得分門別類搜尋,再生成一個動態多媒體百科入口網站,搜尋結果活像人工編輯過一樣,如同看見一份互動式專題雜誌。這點可能就連Google都要甘拜下風,即使它努力要做出類似的Fast Flip,做了它搜尋龍頭應當會做的事,當時推出連社交功能都沾不到邊,這閱讀器充其量只是把新聞Feeds聚在一起,卻無法正中你興趣圖譜。現在可不一樣了,Google plus的誕生,象徵Google跨越了社交障礙,正要開始邁開大步前進,此時你忍不住猜測,要是Google plus再多爭氣點,說不定這些web curation網站都要馬首是瞻,以後都靠Google plus帶動買氣。等等......這春秋大夢,會不會做得太超過了,你要放臉書的臉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