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October 01, 2010

文化廢墟末日: 看蚊子館圖鑑出版

474億元蚊子館

姚瑞中以藝術家兼大學老師身份,帶領北藝大與師大美術系學生,進行半年的「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學生回到家鄉,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再次發掘台灣各地為數不少政治選票浮濫建設的「廢墟」。

你不生氣嗎?

看報紙知道吳敦義下令徹查,要求工程會清查閒置公共設施,「不能活化轉型者不惜拆除」,「偷工檢料設計不良者,不分層級追究責任」。

不知道會不會又花了474億做出更可笑的建築?!

如果覺醒是由下而上,我看憂心台灣未來只有更多更可笑荒謬的事,而這件事所要拋磚引玉的只是冰山一角,其他正在崩壞融解化成一片死水,還有更多需要被重視,如『文化的振興』。

看多政治官僚推諉的口水戰,我們無法仰賴政府能提振民間文化保存的魄力與執行力,眼睜睜看著教育失敗、道德淪喪、文化迷思繼續吞噬著未來,無能為力看政府揮霍公共政策預算,卻無人監督糾察?

監察院在打混嘛,乾脆廢一廢...

最根本是預防重於事後擦屁股。如姚瑞中在《海市蜃樓》所描述:

2007年,花費數十億元造就了全台二百多座各式各樣文物館,空有「建設」或「開幕活動」,留下了許多「自助式文物館」、「預約制文物館」、「自動感應燈光式文物館」、「櫥窗型文物館」、「替代役文物館」……,可見的未來,將有更多創意園區包山包海的被BOT出去。原民會推動的「八十八年度提高原住民生活素質實施計畫」,則花費數十億元興建了四十餘座原住民文物館,許多館舍都不比美術館小,但內容卻大同小異,樣板化的族群符號成為廉價的文化消費,甚至成為里民活動中心、育幼班或網咖;客委會也不讓原民會專美於前,積極推動興建了二十餘座客家文物館,許多座幾乎都比市立美術館大,但內容卻非常樣板化,也是假借文化之名行爭取選票之實的政策;當然,跟著國際潮流盲目跟進的案例也不少,例如體委會推動的「推廣青少年極限運動」,補助全台十七個地方政府三億三千多萬元,興建了二十四座極限運動場,但該項運動人口根本不足,目前大多已荒廢閒置;至於交通部推動的「一鄉鎮一停車場」政策,更誇張地花費了二百四十七億元蓋了三百零八座停車場,有二十二處經營不善,其中七處甚至從未使用、甚至再花一筆預算拆除...

現在亡羊補牢又如何預防官商舞弊再次製造蚊子館?現在罵這些豬狗不如的政策以擴大內需所訂出一件又一件粗糙的建設方案又能彌補什麼? 吳敦義不是嘴巴說說,要工程會去查一查,找包商BOT樣板活化而已啊,而是擴大檢討「文化」這檔被歷任政治當家所忽略的根本。

文化財的投資跟建設一向被擠在剩餘預算那一欄,在我們欣賞「客家文化好親近」的系列廣告,覺得影片拍得幽默有趣,又納悶客委會經費充足到哪個時段都看得到密集廣告時,我常在想,用意除了拉近文化語言隔閡與破冰理解之間,我們還能在其他文化點看見什麼新意與希望?

住家這個城市在公共建設,捷運前、馬路口,看見聳立巨大的金屬雕物,標貼斗大字體,我每回看一次就罵一次,醜斃了,浪費錢,處處可見屢屢浪費公帑的醜惡,我們能投書到哪裡? 而這種只是公共建設的一種無所不在不當設計之一小塊,看各鄉鎮自行車道殘壞雜草叢生,看見那個大塊車道導覽圖,我們卻到哪裡都有四處碰壁此路不通的經驗。

474億只是一位老師加上50位同學所勘查出的浪費金額,相信更多錯誤的頹廢之地,就佇立在我們生活的四周,誰能糾出這些錯誤並告訴我們,不會再浪費納稅人的錢。

(總是寫一寫發洩一下,明知沒有答案。)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