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台數位相機,只拿到195頁PDF檔案。
友人剛入手一台Panasonic GF-1,下手前遍詢熟人值得買的機種。在介紹她去知名網路賣家的實體店鋪前,她提出幾個品牌跟型號,包括Canon、Ricoh、Leica、Panasonic、Sony、Olypus這幾款。「你到底要的是什麼?」先問清楚她買新相機的動機,再替她出主意會比較恰當。「你本來就有一台Sony的Tx了,為什麼還要買新相機?」對敗家女提這種問題,有點多此一舉,不過問問無妨。「就是覺得膩了啊。」我果然不該問。
週日我們聚餐,她把前一晚買到的Panasonic GF-1拿出來,連皮革底套跟肩帶都買好,樣式挺高檔,再次為她強大的購買力所咋舌。
當她說要買來拍公司做的樣品寄給客戶,我還以為她只是要買一般消費機,只憑印象大家推薦Panasonic GF-1就告訴她,反正太貴不符合需求,太醜太笨重不是她要隨身帶的條件,建議她到現場摸摸操作看看,會比道聽途說還來得好。
什麼? 19900元? 而且是日文版水貨!
手拿Panasonic GF-1並不輕,要是她買Sony NEX系列,價格更便宜,機體又輕盈,反而比較適合她吧。光看上面按鈕,我猜她一定會這些從來沒碰過的功能給搞迷糊。
果不其然,隔天她頭疼找不到的近拍功能,看說明書結論,應該是相機近距的「先天」限制,不能再拍更微型的樣品,聽她口氣似乎頗有微詞。
「要買另一顆鏡頭?」她老想搞定這近拍的問題,我總覺得她過度期待這機種的無所不能,再買一顆鏡頭可比擬機身的價格,這樣出手對她來說是太過繁複。
「那些轉盤上的P、M又是做什麼用的?」我替我沒有做好建議者功課,感到有點愧疚。「反正你只要設定到Auto就好,其他你應該沒機會去調整。喔,還有錄影。」我這樣說也沒錯,連我自己都鮮少去動到這些個人化設定,一般平常只要會Auto,其他由相機各種情境模式搞定,比較適合我這位可愛的嬌嬌女朋友。
Panasonic GF-1做為類單眼的殺手,功能齊全到看完整本手冊,都還霧煞煞,我這位友人抱怨比工程資料還難看。
老實說,連我自己都還要重頭學攝影的原理,連時下流行的M 4/3是啥,我都還一頭霧水,趕緊來查一下,免得大家都講得沸沸揚揚,我還搞不清楚狀況。原來M是Micro的意思,4/3是CCD比例,M4/3系統指的是,將反光鏡、五菱鏡去掉,縮短鏡頭與感光元件的距離。如此一來相機做得更輕巧,又兼具單眼相機的特色,使得大家在入手DSLR與M 4/3之間猶疑不定,價格是便宜了些,可是更好帶得走,誰不喜歡這種產品?
趁機爬一下文,瞭解M 4/3跟DSLR的差異,增進點常識,下次跟我這位友人機會教育,可以搬得出專用術語跟原理,講話才不會打結憨呆。
參考文章:
談這麼多,最終還是回到艱澀難懂的說明書,規規矩矩把每個功能都講完,卻還是讓人摸不著透頂,尤其對女性初入手的消費者,更是一本無字天書般難以理解。要是....一本如故事書引人入勝,專業用語寫得淺顯易懂,把各種適合使用的情境,用得到的功能鍵逐一說明,反而更讓人容易親近,而不是望之卻步。
要是有預算撥出來辦個體驗M 4/3的講座活動,找一兩個攝影師,替品牌使用者講解相機的操作,順便解說幾招拍出優美照片的絕招,保證這些人回去意猶未盡,還會口耳相傳活動精彩令人回味。品牌宣傳是無形的加值,這一點恐怕是對單眼或類單眼還在觀望的女性消費者來說,很值得品牌相機業者多花點心思構想的PR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