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July 31, 2017

[舊城街旅] 來迪化 207 博物館欣賞磨石子的璀璨年代

頂著中午強光,我從西門走到北門捷運站,一度打算騎 Youbike 縮短時間,但陽光炙熱,我可不曝曬在外。雖午後天氣變化多端,剛剛或許是晴日,不一會兒又轉陰,反正走在騎樓,又撐傘擋紫外線,應該可以走到迪化街。

museum00

有段時間沒來大稻埕,以往乾貨藥鋪商行林立,現在多了些特色小店,加上整修翻新,街容多少有了變化。

為了捕光獵影,我只能儘量爭取時間,穿梭大街小巷,發掘取景的靈感。

中途口渴在霞海城隍廟倒杯平安茶來喝,茶湯由紅棗、枸杞、洛神花、菊花、酸梅加上喜糖熬煮而成,甘甜味美,忍不住再倒一杯。喝完記得不要把紙杯壓扁,放在旁邊塑膠管裡回收,休息一下,欣賞廟宇風情,等下沿著迪化街繼續走。

20170727-P7270055s

走到迪化-歸綏街轉角,看到老闆擠著柳橙,我吞了口水,終究還是趨前買杯酸甜冰涼的金桔檸檬來喝。

喝完神清氣爽,感覺體內降溫,元氣彷彿又恢復,繼續走應該沒問題。過一會兒,走到下一個路口,看到「迪化 207 博物館」字樣,勾起我的好奇心。記得上回路過這邊,只不過是另一個整修的房子,並沒有對外開放,這回已是可免費參觀的博物館。

20170727-P7270085s

http://www.museum207.org/index.php

  • 開放時間:10:00~17:30 (最後入館時間17:15)/ 每週二休館
  •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07號
  • 費用:免費參觀 (至12/10)

我一走進去,導覽叔叔正在講解磨石子的歷史,來自義大利工藝,據說16世紀威尼斯建築工人將碎大理石,摻入混泥土修補房子。看到地板勾起我小時候舊家回憶,只不過地板不若迪化街這麼炫麗,還有銅線圖案設計。

museum02

這棟 1962 年老房子昔日是廣和堂藥鋪,位於三角窗,圓弧外牆加上彩色磁磚,頗有巴洛克華麗風格。屋子保留三個磨石子地板,包括騎樓的「蜜蜂採花」、入口的「老山高麗蔘」圖樣,和二樓「葡萄」,在民國 50 至70 年,沿襲日治時代的建築工藝為尋常街屋的風景。台灣建築師傅用銅條鑲嵌技術,與多重染色構圖,建構了台灣獨特建築美學。日後磁磚建材取代傳統耗時工法磨石子地板,加上師傅年紀大,這道建築工藝漸漸沒落,瀕臨失傳。

20170727-P7270085s


↓ 三樓參觀「屋頂」主題攝影展

20170727-P7270075s

↓ 頂樓有插畫家良根的圍爐壁畫

20170727-P7270069s

↓ 自助式茶飲咖啡閒坐欣賞窗外風景

20170727-P7270076s

一樓將建築工法、 材料與生活記憶串在一塊,我才恍然大悟,磨石子作法多麼複雜費工,先將銅線鋪於地面,再將石子、石粉、水泥及水均勻混合塗抹地面。水泥硬化後,利用磨石機磨掉表層水泥,再打上蠟打光。

↓ 迪化街僅存高麗蔘圖案之一,207博物館保留為最大一個

20170727-P7270079s

館內蒐集台灣北中南各地磨石子映像,代表時代象徵,圖案造型豐富多樣,令人大開眼界,說不定下次行經歷史文化之地,我會駐足更仔細觀賞地板設計,回想「迪化 207 博物館」介紹,發現精彩藝術原來就在我們身邊。


老屋再生 x 藝術保存

一棟幾度易手求售的老房子,得陳國慈女士認養承購,改造為藝術展覽園地,賦予古蹟重生的契機,讓藝術與在地文化做結合,吸引更多人了解建築工藝與人文歷史歲月,為我此次大稻埕街旅最大的收穫。

有機會找個時間來此一遊,志工叔叔阿姨親切會為大家解說磨石子歷史,欣賞文創設計與生活應用,上頂樓飽覽大稻埕環景。

記住每週二休館,「無所不在的藝術-台灣磨石子」特展免費開放12月10日止。


↓往前走到涼州街口,左手邊的消防局,以前是日治時代的警察局,圓弧紅磚造型,在這堆方正長方屋宅之中,顯得耀眼,現在已是民防聯誼中心。這次我多花點時間在這邊欣賞建築造型之外,借消防車拍對面還在整修的蔘茸藥行。

20170727-P7270099s


★ 感謝你喜歡這篇文章,轉載分享時請尊重作者著作權,註明出處及原文網址,我在 Google+Facebook 同步分享,歡迎留言交流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