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May 13, 2011

升級版知識+ :不用擲筊問事,問答網站有問必答

昨天我查一筆手機照片分享軟體,才第一次「見識」新竄起的問答網站Quora名不虛傳,也有可能剛好我查到這一條解答非常有料,不像是隨便呼弄瞎掰。

『問答網站』,不就是Yahoo知識家之類的產物? 你絕對或多或少查過,談不上獲益良多,但總是一種方式查到你想知道的答案。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用問的的確比找的快,例如你問老饕級朋友上館子的建議,他總能按你預算跟飲食需求,提出不少餐廳名字;我要去花東旅行,想找可以帶寵物同住的民宿,這時我朋友中沒有這樣達人替我解惑,於是我花很長時間上網搜尋,辨識資料的準確度,慢慢釐出頭緒,找到幾家願意接納我狗兒子的商家。

於是問答網站的應運而生,你的提問經過分類、整理、評分、評論,收納成一個將你各式困惑疑難雜症一網打盡的資訊牆,就跟網路常見的懶人包,從頭到尾包山包海,(ㄟ...你想得太美囉)。

或許在你『Google一下』之前,你知道有個地方你放心進去提問跟找答案,有技術高手、技藝達人、專家、業界成功名人,願意奉獻一己之力,提供你極具參考價值的『知識』,而不用面對垃圾資訊的轟炸,跟不負責答案的陷害跟失落。

Quora-Question-Page

智慧結晶,還是蠢問題集中營?

Quora從去年2010年六月對外開放,僅開放以臉書或推特的帳號登入,標榜知識品質優良,讓網友瘋狂湧入,才半年用戶超過50萬人,受到擁戴的同時,無聊網友提的蠢問題跟搞Kuso的回答,弄得Quora跟菜市場無異,甚至有人說Quora淪為「Yahoo! Answers」下場,可見流量帶來樹大招風的名聲,也相對產生品質浮濫的負面效應,長期來看不是好事,更容易被許多下一代『分眾』的問答網站踢館。

Facebook三月推出英文版問答服務(Questions),過了一個月,中文版也上線了。試用的心得是,跟熟人、朋友問問題,能收到不過是問卷投票的結果,說趣味嘛,可能新奇弄幾個題目,看看大家反應,而絕大多數是『玩』幾次便拋到腦後。Facebook Questions不過是一種無聊想打發時間無事找事做的問答選項之一,並無法真正解決你提問的疑惑。

回歸Quroa後續前景發展與其他問答服務的趨勢,Facebook前技術長Adam D'Angelo和專案工程師Charlie Cheever所創的問答網站本來要打精緻取向的格局,剛開始採邀請制,僅限矽谷科技圈(如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與社會名流(如名演員Ashton Kutcher),問題回答的品質有一定素質跟口碑,當然也是奠定Quora名聲的第一步。

想想看你丟一個問題,竟然有本尊來回答,這種名人加持大駕光臨的光環,果然籠罩Quora也吸引很多人趨之若鶩想一窺究竟。Quora採實名制,讓真實身份提高內容的可靠度,尤其早期加入的專家(達人、內行人)將科技類回答打造令人驚嘆的高品質,加上SEO拍胸脯掛保證,行雲流水介面,與在WiKi百科全書一般共同創造、編輯、整理成的「知識+」,可以有別於浩瀚大海裡雨後春筍般興起的問答網站,信心滿滿如亞伯拉罕走向應許之地。

quora

問答網站走分眾市場是有利可圖的,相較於Quora免費知識獲取,衝流量同時必有不可掌控的質變之憂,談獲利模式,不出幾種如走廣告路線,怎樣包裝在問答裡,又不會造成用戶的反感,才能走出賺錢的光明,還有收取固定費用或個別諮詢費,像這種在理財健康諮詢、法律疑難雜症等專業問答網站能找出「某個人」來替你服務,感覺更有隱密與可靠感,如PeerPong就是從Twitter、Facebook用戶獲得用戶興趣和活動資訊,所建立的資料庫可以用來找到專家來為探詢的其他用戶回答,聽起來就像是你根本不用出門,線上便有各行各業的達人隨時為你服務,就算你要多付點錢又何妨。

眼紅Quora的竄紅,連電腦迷最愛的StackOverflow問答網站老闆Joel都開始想要分一杯羹,在StackOverflow底下搞出數個主題Community,有攝影、網路遊戲、科幻小說、蘋果迷等主題,聽起來有點像國內一些論壇的化身,只不過站在「分門別類」的網站門口,真的能「各取所需」擊中問題本身的『目標』?

近兩年來Google收購Aardvark(食蟻獸),Twitter收購Fluther,目標鎖定社群搜尋的技術,或許整合到自家產品(Twitter很可能這樣做?),或經營副牌壯大自己的搜尋界的地位(這是說Google?),不管大吃小,還是小吃大,在這問答界我們只想得道解惑,而在仙人指點迷津之前,我們要慎選求神問卜的問答入口網站。就在我們不滿足Web 1.0時代等熱心高手出手相助前,我們期待更精準、更足以信賴的答案品質,這將是台灣問答網站市場一個需集思廣益的課題。

將來分眾市場可期,問答網站不斷推陳出新,結合社交功能,群聚相同興趣或專長的用戶,並以行動簡訊、電子郵件,甚至第三方開發商服務,讓你各種資訊,不排除內容一旦孵化成驚人的發現,衍變成加值商業化服務,建立品牌長尾效應,畢竟權威內容才是王道,誰能引領風騷,有時不是單憑技術取勝。

 

參考文章

 

社群性問答網站

  • 美國地區:Facebook Questions、Yahoo Answers、Answers.com、Aardvark、Formspring.me、Fluther、Hunch、Peerpong、AskVille、LinkedIn Questions、AOL Answers (formerly Yedda)、Answerbag
  • 中國版Quora 知乎www.zhihu.com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