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即將告一個段落,坐在我背後傳來聲音,「快了,快結束了。」這是第二次聽見後面說的不耐煩。我剛跟瞌睡蟲比出勝負,移動屁股,看了將近130分鐘,幾度打哈欠,我以為跟我這幾天出去鬼混睡眠不足有關。
「終於...結束了。」落幕是解脫?
許久沒進國家戲劇院,剛出捷運口,天空下起陣陣微雨,打著傘,先進誠品閒逛。
開演前10分鐘,我穿越一排人群,找到二樓靠中間的位子。前面是一對父母帶著幼齡兒女來看,小兒子顯得無奈綁在座位,爸爸小聲勸導他,你年紀還小,可能看不懂。
這一齣「快樂不用學」的票,我早在五月就訂好,第一次看賴聲川執導的舞台劇。我沒看過「暗戀桃花源」,或其他他編導的戲。我從不預設立場,要說衝著演員來看,也倒不是重點。
看完沒有特別感動,演員照例現身接受大家的掌聲。印象深刻最符合此劇定位「都會喜劇」的橋段,只有屈中恆和李健常(回音)複誦對方的台詞,串起整劇可看的精彩對決,不僅僅是Mimic而已,還有幾度潛意識凌駕主觀意識,帶領他見到內心另一個可能。
難度很高,沒有絕佳的默契是無法接好節奏跟情緒到一個幾近完美的地步。屈中恆不虧為金鐘獎得主,渾身是戲,同樣劇場老將李建常把幽靈隨影跟附的角色,拿捏適如其角,聽到巴哈音樂,瞬間轉換張開雙臂跪坐地上,博得全場捧腹一笑。
阿雅三度吃螺絲,雖靠靈活反應轉圜,但次數過多,仍讓人捏把冷汗,阻礙了聽覺情緒。
阿雅詮釋人生看似圓滿,教快樂學的老師「何時」,身旁有企業家第二代小開相伴,內心掩藏不想面對的身世遭遇,直到阿姨轉交一份頭城祖產,早已殘痕斑斑,人事已非。
女兒遇到童年時代的母親,得知她被父親囚禁,帶她看見外面世界的繽紛,這種前世今生湊在同一時空的戲碼稍嫌沈悶,不過也正是賴導意圖將觀眾拉到深層檢視自己的傷痕,你不快樂的起源? 你想過你真的快樂嗎?
人表面的快樂建築在金錢物質的滿足,這老梗我們都知道,誰又能雲淡風清,誰又能輕鬆回顧自己不快樂的黑洞,曾被背叛,被欺負,被歧視,被忽略....,構造成大人的面貌,無論自大、嬌縱、懦弱、膽怯等負面性格,或看似陽光開朗、熱情洋溢,背後藏著一張破碎的面具,有的人以為藏匿了這黑暗枷鎖,未料卻綑綁一生,直到皮囊腐朽。
導演都是這樣想藏些含意,等待觀眾自個發掘,「我不期待這部戲能讓大家走出劇院就能找到快樂的答案」,如看完戲,我急忙想逃出劇院,一種如陰霾當頭的沈悶,是劇場丟了一個問題,那也是很難回答的。
我想到前幾年買了一本書「快樂學—修練幸福的24堂課」,譯者是賴聲川、丁乃竺,整本書在探討快樂是什麼,老實說,我沒看完,我就像剛入佛門就等不及想回家的小施主,聽不下禪學教化,昏昏欲睡闔上勉強看三分之一的書,便丟在書架一旁,再也不看。
看似簡單,就是面對自我,但每個人都在親情、友情、愛情、健康、財富、自由裡循環打轉,迷團似轉不出自築的禁錮,看不見自己擁有的,自顧往外看別人的夢想、成功,渴望如沙漠迷蹤亟欲瞧見綠洲,而生命的考驗一次次地來,是躲藏掩飾會比較好過,還是選擇面對自己的黑暗面,刺激著內省的元素,不停過濾雜質,意欲昇華到不會被外在表面虛假矇騙,孑然了然學會灑脫?
不可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