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February 23, 2012

[林來瘋 vs 櫻花熱] 我們的熱情與可怕的交集

新聞報導台中大坑開滿數千株櫻花,隔日交通大堵塞,擠爆上千名眾,想一睹「秘境」的美麗。瘋迷的程度,連追星也不過爾爾,卻有不遠千里爭相一睹為快的趕流行風潮,席捲而來。同樣一炮而紅的林書豪這三字,每天都在各新聞、網站推波助瀾下,紛紛以Lin為字眼開頭造字,佔領頭條版面,「你今天林來瘋了嗎?」(Are you Linsanity?)成了名流的問候語。

這兩件事在這幾週不斷轟炸我的腦袋,即使我沒有對櫻花沒有狂熱,我對NBA好幾年不曾關注,卻也止不住跟風的情緒,選擇在颳風下雨的週末,跟一家子老小的人,舟車勞頓去宜蘭大同鄉一處叫牛鬥的地方賞櫻看花,即使氣候惡劣天公不作美,我們仍看見道路兩旁擠滿停車看花的人,相機不斷喀擦作響,就算往小巷鑽入,也碰到一車子的人,自以為找到「秘境」不用跟外面大馬路的人搶背景照,殊不知我們隨後尾隨而至,那邊也不過只有寥寥數株徐娘半老花開將謝的櫻花,雲峰迷霧山影,看來十分愜意,卻沒想到天冷雨寒澆不熄搶搭最佳賞花期的普羅大眾熱情。

DSC_7121-s

看完櫻花回來,我們心中留下一禎禎全家合影,至於櫻花到底美在哪裡,山櫻花、八重櫻、吉野櫻怎樣接力綻放,反正都無所謂。只要新聞哪裡播出「秘境」,就算是平日也是要趕過去,這種風靡現象最近幾年越演越烈,年輕人吸收網路資訊快速,容易呼朋引伴,上山下海去找景點那也就算了,連歐吉桑、歐巴桑都成了追星一族,不遠千里要跟粉紅花瓣群留下到此一遊的照片。往好的方面想,櫻花促進旅遊觀光熱潮,擔當起振興經濟的大使也不為過,往後各鄉鎮比照辦理,搶栽櫻花苗,佈滿公路沿路,甚至闢有專區,每天一到三月舉辦櫻花季活動,一到週末,讓原本僻靜的馬路,成了最大的停車場,就算擠進去,沒有停泊空間,一見小巷有位,馬上停進去,不管有沒有造成當地居民的生活不便。嘴饞的話,看幾家聞風而來擺攤的烤香腸、雞蛋糕,滷味與炸雞排,山嵐雲霧饒繞,還夾帶烤肉的炭火煙霧。櫻花季不若我們想像日本人過的方式,攤開一塊野餐坐墊(有防水性的),準備好便當(百貨公司季節推出賞櫻菜單)、飲料,其他小桌椅、紙牌遊戲、紙巾、還有垃圾袋一應俱全,最重要的就是不喧囂、任意霸佔賞櫻地點,還要把垃圾帶走,只把美麗留給下一組賞櫻的人。反觀我們再怎樣關心櫻花花期,追逐這一波流行之後,我們留給多少垃圾與紛囂給大自然? 當地公家機關在趕搭推出櫻花季活動的同時,能夠預想民眾的需要,花心思讓大家更便利之外,行銷賞櫻這件事,不單是櫻花種好等待花季來臨,豎立大型看板,跟幾個聊勝於無無關賞櫻記憶的活動,而是要講故事,讓人們願意來年再來,而不是成堆的垃圾跟與其他地點比較下無所特別之處的感想而已。

太過苛求大家對流行之餘,多份做功課的努力,如出一轍要新聞不要一播再播,只是迎合大眾口味,以為熱門而不停重複同一件事,殊不料已是到無感的熱潮疲乏症儼然上身。同樣也是發生在林書豪成名後,茶餘飯後談的他是哪國人? 他又是如何出神如化反敗為勝,高度賦予他戰績彪炳的神化作法,讓人直搖頭而無法置評。台灣投射熱愛到這麼一個球星的程度,以瞠目結舌不足以形容。他將比賽結果歸功於教練與隊友,深得美國各大媒體的青睞,讓在備受歧視的亞裔或其他族裔看到成功的灰姑娘,踏上榮耀的舞台,與有榮焉。無名小卒的成功故事,在美國夢裡是最耐人尋味的一件事,從淘金發財到移民次世代淚水與汗水交加的奮鬥故事,揭示白人統領的階級思想下,另一個族群實現夢想可能的典範。他是不是台灣人,還是道地三歲移民到美國的正統美國人,並不在我要談的內容裡,說實在我不在乎,忍不住看了兩場球賽之後,他的確有抗壓的優點,同時有嚴重的控球失誤,即使教練評論他還年輕,23歲能歷經兩次被球隊釋出之後,站上紐約Madison花園球場,受到大明星、名媛談論愛戴,他一表如常的謙虛,我們能從他的信仰、夢想堅持裡,看到他不過凡人,我們加持以台灣之光過顯矯情,我們讚譽有加過度,忘記團隊的合作與其他球員努力的背景,欣賞角度一旦過於英雄化,反而更顯我們視野的狹隘。倡導籃球風氣是一回事,看待運動本質,從而讓挺過挫折與追求極致表現,能達成一個抗衡的人生目標,羨慕而更加努力,欣賞而更懂籃球,你才是最佳的林來瘋球迷。

0216.07

(圖片來源: http://www.polygonheroes.com/)

說台灣是「淺盤文化」,我很想反駁,卻從林來瘋跟櫻花熱這兩件事,一昧對瞬間流行的追逐,忘記深入探討本質與內涵,形於外的淺薄、膚淺,連帶深根植化於心的的短暫性現象,消費每一個標竿人物,達到極致,不禁質疑我們還能留下什麼? 長期以來,滯留於人心長久以來不安與焦慮在島國發酵,接受外來文化的吸納度與速度之快,持續散播掩蓋了我們對台灣文化的重生期待。國片「陣頭」刮起一股撼動人心的賞影熱,以平凡的角度,探討堅持夢想之最終嚮往,稍稍平衡我對台灣速食文化的憂心忡忡。台灣是非常熱情的島國,張開手臂,擁抱各式文化,但近年來反省的力量,相對於新聞熱度,總有力有未逮之態,讓文化的厚度,停留在藉助「文創」這種新詞而過度包裝,走不出台灣的獨有風格。靜靜地想一想,我們要的不是曇花一現,那太可怕,太容易被沖走在資訊與流行的洪流。捧起一盤小皿碗碟,盛起滿滿異國佳餚,我們要懂得細細品茗與咀嚼內涵,即使米粒外包覆海苔或漢堡,是不是也能感到驕傲,同時眼裡看到更多在地文化的發揚光大,而不是蜻蜓點水式的一知半解被主流媒體愚弄而不自知,深深引以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