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February 24, 2012

[臉書友沒友] 3Degrees搭起友誼的橋樑

現代人信奉一句話:「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出去找工作,單身找對象,可不要悶著頭自己找,何不找朋友幫忙,要是周邊朋友愛莫能助,可不可能找朋友的朋友,吃好鬥相報,讓人脈關係擴展成為有形的幫手?

早在1967年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Stanley Milgram發表過的金科玉律,宣揚「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號稱透過六個人就能讓兩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產生聯繫。至今這種看來神奇的連鎖效應,早已在社交網絡盛行的今日,更能輕鬆一指辦得到。大家雖然能透過臉書、推特、Google+等工具,結識世界各地不同興趣跟品味的人,卻卻不見得很容易結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尤其平日工作的緊湊節奏,將人際關係的各項環節,侷限在認識的族群裡,臉書裡所謂的朋友,不過是以前國中小學、大學時代、新舊同事、長官,社團,以及各不同階段活動所見過面的人。有的人生性沈默寡言,不善交友,連過適婚年齡都還沒交到女朋友,親朋好友介紹有限,跟自己能有話聊的並不多;還有人生懷絕技,找工作卻遍尋不到識眼的伯樂,向你傾訴懷才不遇之苦悶。這時你會提供這樣子的人怎樣的建議呢?

3degrees.00

 

3Degrees Video from 3Degrees on Vimeo.

去年12月才正式亮相的3Degrees (http://www.3degreesnation.com/)提供人們藉由他們第三方的一臂之力,結識臉書上朋友的朋友。3Degrees主打的甜蜜點,是你我最無法抗拒的「信任」與「情感」的一拍即合。臉書做為新世代交友的平台,暫且撇開只為遊戲而來的目的,不少人想要在臉書找到共同分享的對象,卻無法發揮主動出擊,難在不得其門而入。3Degrees的成立,恰巧為臉書有限的尋友工具,另闢一個以「興趣」與「地點」來做篩選條件的專區,讓你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朋友」。3Degrees的價值,緊緊抓住臉書的信任網絡特質,相較以前認識新朋友,仰賴機運配合,相處溝通,才有進一步結交往來的可能。現在你用臉書帳號登入,挑選自己的喜好,進入眼簾是「連結」(Connection)看板,你可經由一度臉書朋友(1st Degree)開始,或二度臉書朋友的朋友(2nd Degree)找起,亦或兩個都選,如想找約會對象,必在意年齡、性別、感情狀態的數字挑定,再來興趣一欄,以我為例,鍵入「跳舞」,搜尋我現在臉書朋友還有哪些樂中此道的人,僅發現從事教舞的朋友一人。要是搜尋結果不如預期,3Degrees告訴你,麻煩請幫忙推薦給其他人,因為他們還不是3Degrees的會員。這擺明就是要我當3Degrees的穿針引線者,試圖藉由社交圈的擴展,替他們開啟口碑影響的大門。如你不在意多一個應用程式進駐你臉書世界,試試倒是無妨,邀請3到5位臉書朋友,3Degrees才能發揮它撮合的力量,幫你找出更多臭味相投的對象。

3degrees.01

3degrees.02

3degrees.03

3degrees.04

3degrees.05

這種引君入甕的方式,我忍不住低噥嘀咕,應該擺在後期營運有起色,做為推薦回饋,畢竟大家進來就想知道3Degrees葫蘆賣什麼藥,怎沒有一開始就讓人見識它神奇引薦的搜尋結果? 我就此打住,並沒有把邀請信發給臉書朋友,雖然3Degrees一直強調,不同於臉書只有找你朋友的朋友們,而且照興趣下去找到人後,發信給他/她,表明要結識的意願,並且在隱私功能上,得由你們之間共同的臉書朋友同意,雙方才能互看彼此簡介資料。我仍心存觀望,希望3Degrees不要這樣設限,開放更多搜尋結果,一睹它延伸交友圈的張網能力。

3degrees.06

3degrees.07

即使如此,我還是相當看好這種協助社群網站不侷限於單一功能,拓展關係附加價值的觀念,一般人生活圈已夠狹隘,無法認識更多有趣的朋友,替自己打開交友的管道,現在藉由社群網絡的催化,只要心態開放,習慣主動,透過朋友去認識,相較其他傳統方式,更能一目了然知道對方的學經歷背景與辨識社交圖譜所有行為。尤其特殊興趣的族群,更想結交相同嗜好的人,找到相互激勵與認同的伙伴,光靠臉書還無法找到這樣子的對象。3Degrees目前還在Beta階段,看來未來有好一大段路要走,最主要收入將以廣告置入為主,並籌辦推出由廣告商贊助的一系列同好會活動,未來可想見類似「我愛紅娘」、「野外露營趣」的派對,可供你親身參與,並加強標籤Tag功能,讓主題式活動內容更切中我們時代寂寞官能症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