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沙發空間都被佔滿,安靜沈睡的氣氛,不太適合打字敲打的吵雜聲。我把筆電搬到書房,久違的書桌啊,多久沒安靜坐在這一方,只有電腦,沒有電視,沒有其他干擾,一心一意,順著腦袋想的文字,靜謐流動。
左手擺著一本「靈感的法則」,可以充當我這一個小時閱讀的主題。
訪問名設計師的靈感來源,其中一則提問:「去書店看設計書的下場?」,Page 136。
Page 140,出現很妙的回答:「他在紐約一家書店工作,他說他在那邊做了一年,現在他沒有辦法再看這些東西。他覺得在設計書店工作,自己的設計反而變差,無法集中注意力,腦袋不清楚。不管他做什麼,都覺得自己好像在抄襲別人...」
我一方慶幸自己沒有受太多作家的影響,寫作風格按照自己的觀感跟節奏,甚至創出新詞,縮減華麗詞藻沈涸,卻難免妄自菲薄,感喟多少縝密文流,我只是一名沒有飽讀詩書,自以為獨樹一格的新作家?
要忘卻價值跟包袱,選擇不去接觸,有可能故步自封? 亦或是,自己在思索文字來自個人咀嚼過程的真實呈現,而非抄襲跟複製影響。
童年的際遇,巧見了高陽考究豐富的文藻,情愛小白菜,清宮慈禧,鐵面御史的官場角力,緊湊奧妙的劇情故事,蹲坐在角落,想一窺而盡的那種閱讀的渴望,現在看來,有那麼不可同日而語的淡淡遺憾。
沒有看太多名人的作品,也許對我來說,反而是件好事。沒有特別想看誰的作品,就算是張曼娟海水正藍紅得發紫的年代,我只是看著自己的書,腦袋沒有塞任何一本小說,是那些所謂的名人。
算我特立獨行吧,越是暢銷作家,我越不屑一看。走進書店,看著前10大書擺在明顯的位置,經過我只是瞄一下書名,什麼我不是教你詐,靈魂擁抱、緣起不滅,連翻開的意欲都沒有。我是太高傲了,還是?
我是想過我看得太少,自以為是太多。而這個年紀要我再進入那些文字推砌的領域重修學分,我倒沒什麼興趣。依舊是選擇自己吸收文字的方式,自己理解跟邏輯重組的消化,以想說的敘述在這裡,那能接受的大概只有我自己,那又何妨。
靈感是重點,想到就要寫下來。
Sunday, November 22, 2009
靈感的法則
標籤:
塗文字